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振興建設,我國村鎮環境得到大幅整治,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厥资?,路橋工程,此間道路不乏艱難和曲折,但在國家政策的引領和行業人士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取得了當下的成績。本文以大事記形式,對近十年來我國村鎮污水治理有關的重要政策和行業標準進行了梳理與回顧。
2009年——國務院提出《關于實行“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的實施方案》
《方案》主要內容包括:
?。ㄒ唬?strong>實施范圍?!耙元劥僦巍闭叩膶嵤?,原則上以建制村為基本治理單元。優先治理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重點流域、區域,以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范圍內,群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在重點整治的基礎上,可逐步擴大治理范圍。
?。ǘ?strong>整治內容?!耙元劥僦巍闭咧攸c支持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和歷史遺留的農村工礦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與村莊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整治措施。
?。ㄈ?strong>成效要求。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了水源保護區,在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建設了截污設施,水質監測得到加強,依法取締了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無污染事件發生。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妥善處理了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并確保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通過生產有機肥、還田等方式,有效治理了規?;笄蒺B殖污染,對分散養殖戶進行人畜分離,養殖廢棄物得到集中處理;對歷史遺留農村工礦污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了隱患。推廣化肥、農藥污染小的生產方式,建立了有機食品基地;在污灌區、基本農田等區域,開展了污染土壤修復示范工程,保障食品安全。
2009年——住建部發布《分區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
為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了東北、華北、東南、中南、西南、西北六個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在該區域內,既有大興安嶺、長白山等山地,也有東北平原等平原地形;重點流域有遼河和松花江。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東部、河南省北部和內蒙古局部地區。東南地區包括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山東省南部地區。中南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部分地區。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西部。
“指南”主要內容有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特征與排放要求、排水系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選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工程實例,并配有各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參數和示意圖。
2010年——環保部發布《農村生活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規范》介紹了控制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的源頭控制、戶用沼氣池、低能耗分散式污水處理、集中污水處理、雨污水收集和排放幾大技術。
2010年——環保部發布《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文件提出應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條件及環境承載力等差異,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和分類指導的原則,統籌城鄉生活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
農村生活污染防治的技術路線是在源頭削減、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遵循分散處理為主、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對糞便和生活雜排水實行分離并進行處理,實現糞便和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在沼氣池推廣較好的地區,應將已建成的大量沼氣池與生活污染物的處理和利用相結合,采用污水、糞便和垃圾厭氧發酵,沼氣能源利用及沼液、沼渣農業利用的新型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技術路線。
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衛生、可再生能源和環境污染處理設施,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建立縣(市)、鎮、村一體化的生活污染防治體系。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點流域等環境敏感區域的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對環境敏感區域內的農村生活污水,須按照功能區水體相關要求及排放標準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