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隧道開通運營
在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路橋管理公司的顯示大屏,全天一共9.6萬輛車從翔安隧道通過……
穿越碧波萬頃,馳騁海底世界。 2010年4月26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深入海底70米,瞬間拉近島內外距離,從廈門本島到翔安區,只需要短短的10分鐘。
八年來,做為廈門跨島發展的重要紐帶,翔安隧道深遠地影響了廈門的城市格局、人民生活,為廈門經濟、人文、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站 點 一 · 舊 貌
交通不便 迫切需要新通道
不少家住島內、在翔安上班的市民,回想起多年前的“上班之路”,總會用“艱辛”兩個字。
在翔安區民政局上班的邱蓓蓓回憶說,當時從島內到翔安只有廈門大橋和廈門海堤兩條通道,每天一大早她都得先搭車到火車站,乘坐早上6點開往翔安的班車,途經思明、湖里、集美、同安,再到單位,單程就要兩個多小時。即使走高速,也只能縮短一二十分鐘。
出島不便,翔安的市民進島同樣麻煩。翔安的郭建居說,在翔安隧道開通前,當地人最害怕的就是生病——從后村到島內的大醫院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風頭水尾、土地貧瘠、交通閉塞”,這些是當年翔安的形容詞??鐛u發展,交通須先行,翔安隧道的建設提上日程。
事實上,這個項目,市政工程資質,我市整整籌劃、苦干了10多年,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曾超回憶說,翔安隧道連接廈門本島和翔安區,跨越4.2公里的海域,這片海域不但是中華白海豚的自然保護區,而且海域臺風頻發,這些自然條件的限制,使建設方案爭論了很久,直到2005年,修建一條跨海隧道,并且采用鉆爆法暗挖隧道的修建方案確定后,翔安隧道才得以動工。
站 點 二 · 建 設
創新工藝 攻破三大世界級難題
翔安隧道西接廈門本島的仙岳路,東與翔安區的翔安大道相連,分為五通互通、海底隧道和西濱互通三部分,全長8.69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6.05公里。
翔安隧道不僅是我國大陸第一條大斷面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還是世界上第一條大斷面鉆爆法施工的海底公路隧道。修建這樣一條有著諸多“之最”的隧道,對當時的建設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和挑戰。
回憶起開挖隧道時的攻堅克險,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斌如今還感慨萬千:“沒有工程實例和成功經驗可供借鑒,施工中稍有不慎,將產生不堪設想的災難性后果”。
站 點 三 · 創 新
全國樣板工程 具有里程碑意義
歷經8年的前期研究和4年8個月的艱苦奮戰,建設者共組織攻克了30余項科研實驗課題,12次成功穿越海底風化深槽,順利實現了翔安隧道預定的安全、質量等控制目標。
翔安隧道的成功建設,處處體現了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但保證了優良的工程質量和良好的總體進度,而且積累了大量的海底隧道工程經驗,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
依靠自主創新,翔安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結構防腐蝕等級高、能抵抗8級地震,施工工藝達世界級水平,工程質量合格率100%,被交通運輸部確定成為全國三大樣板工程之一。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