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泉州市交通運輸局的消息,今年,工程造價管理,泉州市繼續實施“交通+特色產業”計劃,在農村地區推進一批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簡稱“三產路”)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據了解,2019年,泉州共建設11條“三產路”,總裡程92公裡。截至11月底,安溪縣長坑鄉華美公路改造工程、南安市金圭至新東公路、南安市英都西峰村至翔雲公路等3條公路完工通車,安溪虎丘至大坪公路等多個項目仍在有序推進建設中,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助推沿線產業經濟發展,服務農村群眾便捷出行。
在今年10月底建成通車的英都至翔雲公路,是泉州南安市翔雲鎮對外溝通聯系的主要通道,原有公路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既有路基寬7米,砼路面寬6米,因早期採用技術標準較低,彎多路窄,故有“十八彎”之稱,且經多年運營,路面破損嚴重,給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和交通安全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
為切實掃除這一發展“攔路虎”,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當地將該項目納入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交通運輸部門在對項目加強建設日常監管和技術指導的同時,積極落實政策扶持,將該項目上報省級納入通鄉公路建設計劃盤子,並鼓勵海內外鄉賢踴躍捐資,緩解建設資金壓力問題。項目經多方籌資7000多萬元,基本解決建設資金難題。全長8.778公裡的公路徹底扭轉了泉州南安市翔雲鎮對外聯系道路交通的落后局面,大大改善沿線鎮村對外交流的交通狀況,為振興鄉村經濟添磚加瓦。
近年來,泉州在創建“四好農村路”工作中,聚焦交通領域重點扶貧地區,推進一批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建設,通過提升農村公路通行服務質量,滿足沿線發展旅游、果林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促進產業融合、路通業興。
針對農村地區公路建設“點多、面廣”的特點,建筑工程,泉州將這些公路建設納入市、縣兩級績效考核體系,強化績效考核和督導調度,並全程跟蹤項目進度、安全、質量,對薄弱環節實行專項督查。針對農村公路建設融資困難的情況,泉州除了落實各級政策資金補助外,還積極推廣實施農村公路工程包,鼓勵以縣為單位生成項目庫,採取“打包立項、創新融資”的模式,積極籌措資金用於建設。
在工程包“規模效應”、政府補助資金“撬動效應”帶動下,泉州各地鄉賢、僑胞及企業家捐資建路熱情高漲,形成“社會融資、政府補助、百姓捐資”的多元籌資模式,有效拓展了當地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渠道,保障農村公路建設需求。(林泳坤 )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