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縣打滾鄉然尼村舊貌換新顏
進入六月,川西高原突降瑞雪。雅礱江上游,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打滾鄉然尼村,仍不見夏日蹤影。
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派駐扶貧干部唐靜靖吃過早飯,步履匆匆奔赴村民家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
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如今舊貌換新顏。修葺一新的房屋錯落有致,剛鋪完瀝青的水泥路上,綠蔭環繞,流水潺潺,村民穿梭忙碌,孩童喜笑顏開,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駐村扶貧近兩年,他不僅是然尼村變化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與他感同身受的還有千里之外,深處祖國西部邊陲,西藏日喀則的光伏新區易地扶貧的建設者們。在他們的幫助下,原本散居放牧的農牧民們,如今搬進藏式新房,過上新生活,邁向新生活。
橫跨千里的改變,是水電七局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的生動注腳。
定點幫扶 扎根廣袤大地
“現在村里不僅有了硬化水泥道路、安全的住房、干凈的飲用水,還有了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村民感恩意識強烈,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系列政策帶來的巨大改變……”這是唐靜靖工作日記里的一段話。2018年6月,他主動請纓,前往四川甘孜州德格縣打滾鄉然尼村擔任駐村干部,一駐就是兩年。
然尼村,雅礱江上游24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作為純牧業區,牧民主要收入為養殖業,副業為采挖蟲草、中藥材及部分務工收入等?;A設施薄弱、沒有骨干產業支撐,村民基本靠天吃飯。
到村后第一件事,他便拿出一年工資,買下越野車,只為更好走村入戶開展工作?!耙幌掠晡覀冎荒艽┲惭ト霊糇咴L?!被貞浧饎倎淼臅r候,泥濘的道路和艱難的走訪,讓他記憶猶新。兩年過去,他跑遍全村每家每戶,里程數達2.5萬公里。
他剛來的時候,全村169戶7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279人。挨家挨戶跑,心里越沒有底,怎么解決這些人的貧困問題?道路要修,飲水要保障,產業要幫扶……那段時間,他急得覺都睡不著。最終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尋得答案:堅定初心,不負韶華。
于是,立足當地實際,針對藏區民族地區特點,狠抓宣傳鼓動教育,與村委會、村干部、貧困戶共商脫貧計劃,逐項抓好落實。
致富之路,交通先行。為把路修好,一遍又一遍地深入道路沿線被占地村民家中做工作。解決路的問題,又開始謀劃產業發展。2018年然尼村“摘帽”后,怎么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2019年,他們與鄰村共建梅花鹿養殖基地,購買120頭梅花鹿,投入資金50余萬元,作為村里的集體經濟,有效帶動貧困戶279人脫貧增收,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根據四川省扶貧辦統一部署,水電七局自2018年開始,定點幫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深度貧困“一鎮三村”,即德格縣阿須鎮,更慶鎮拉普村、打滾鄉然尼村、亞丁鄉吉黑村。
針對貧困村鎮特點,水電七局與當地政府、其他幫扶單位密切合作,派駐扶貧干部駐村幫扶,按照貧困戶脫貧“一超六有”、貧困村退出“一低五有”的驗收標準,按計劃有序實施精準扶貧。
先后捐款106萬元,援建德格縣竹慶鄉中心學校;捐贈扶貧資金30萬元,完善“一鎮三村”基礎設施建設;出資20萬元,在更慶鎮拉普村成立農副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土豆、青稞種植項目基地;參加定點扶貧地“以購代捐”,購買蟲草、貝母等22萬元;針對貧困戶中存在大量有勞動力無技術人員情況,進行各類建筑工種技術培訓,并積極推薦就業;加強政策宣傳引導,持續辦好農牧民夜校。完善黨員活動室基本配置,充實圖書室設施及圖書;為阿須鎮貧困學生購置書包及學習用具等。目前,各定點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已如期完成,牧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村民收入顯著提升,幸福指數日益提升,全部脫貧摘帽。
自2016年開始,水電七局先后選派9名同志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掛職和擔任駐村干部。這些同志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得到當地的高度認可。他們中,有工作突出,生病依然堅守的楊宗戰,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德格縣“優秀共產黨員”;有用心、用情、用力幫扶的90后“后浪”石周剛,被評為喜德縣脫貧攻堅優秀綜合幫扶工作隊員,優秀綜合幫扶工作隊員;有堅守一線,為了工作近兩年沒回家的康永偉。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