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價“毒跑道”這般入校園
教育部一司長表示,“毒跑道”事件主因是監管不力。新華社發
新華社調查“毒跑道”鏈條:市場混亂、低價中標、違規施工、監管不力
從新疆到東北,從內蒙古到深圳,近兩年來,校園“毒跑道”事件層出不窮。記者調查發現,“毒操場”、“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綠燈”查不出來,其背后是劣質產品盛行、低價中標、違規施工、標準缺失、驗收不嚴,相關環節的監管形同虛設。
文/新華社記者李麗、周凱、公兵、樹文、汪涌
“毒跑道”毒在哪?
為何天一熱就出事?劣質材料在強光、高溫下分解釋放出有毒氣體。
專家指出,學生流鼻血、咳嗽和皮膚過敏,應該是游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造成的。
“毒跑道”產生鏈條?
小作坊占五成以上市場
招標環節唯低價是取
層層轉包之后幾無利潤
施工環節使用劣質原料
驗收環節形同虛設
市場 小作坊占據五成以上市場
從今年5月20日開始,成都、北京、沈陽等地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了校園“毒跑道”事件。而在2015年,據不完全統計,“毒跑道”至少波及江蘇、廣東、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6省市,具體城市則多達15個。
據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和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于2015年12月提交的《聚氨酯塑膠場地揮發性有害物風險監測分析報告》(簡稱《分析報告》)摘要顯示,在廣東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總體存在不合理風險的聚氨酯塑膠場地比例高達25%。
近些年來,中國學校體育蓬勃發展,對操場、跑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不具備資格的企業馬上“殺進來”——聚氨酯廠商里,國際田聯認證的全國僅有十幾家,中國田協審定的也僅有十幾家,但實際在做的有數千家,去年就新增了近3000家。
《分析報告》里提到,這些無資質、無技術、無生產管理和質量保障的小型作坊,一年就占有了50%甚至更多的市場,而這些產品的質量很難保障。
塑膠跑道大致可分為聚氨酯現澆型和預制型橡膠卷材兩大類。預制型主要使用橡膠等原料,是一種環保型產品,但因為造價較高,國內并不普及;聚氨酯占了目前國內市場的95%,目前出問題的跑道、操場都是這一類型。
根據記者調查,業內人士對于“毒跑道”產生來源的說法并不完全統一。這是由于聚氨酯跑道需要的原料多,生產鋪設環節也比較多?;驹鲜蔷郯滨ルp組分(A、B)膠水,施工時按一定比例將A、B兩種膠水混合,并加入黑色顆粒,鋪設過程中還會使用溶劑。由于使用的雙組分膠水、黑色顆粒和溶劑涉及多種化工材料,幾乎每個部分都有出問題的可能。
不過,工程造價管理,在去年到今年的許多案例中,許多學生的一個突出表現是流鼻血、咳嗽和皮膚過敏。廣東省體育設施制造商協會副會長、長河集團董事長趙文海表示,這應該是游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造成的。
據廣州同欣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化學博士陳晨介紹,目前聚氨酯跑道普遍是TDI型,其膠水A成分是聚醚和TDI反應形成的預聚體,如果反應不充分就會有游離TDI存在,對人體產生危害。TDI被國家列為職業高級危害的化學物質,是有毒致癌物,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都有刺激。
趙文海認為,除了游離TDI,聚氨酯膠水中使用的有些塑化劑如短鏈氯化石蠟,受陽光照射會分解揮發氯化氫氣體等氯化物,以及鋪設過程中使用的毒性大的有機溶劑(甲苯、二甲苯)等,“一般就是這3種東西,導致問題跑道有嗆鼻氣味”。
但有毒物質并不止這3種。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海鵬指出,塑膠跑道可能產生的危害來源于多種物質,主要是聚氨酯(PU)膠水中的氯化物、游離TDI、苯類化合物、黑色顆粒中的硫化物、多環芳烴中多種化合物、顆粒及膠水中的重金屬。
招標 低價中標后使用劣質材料保利潤
劣質產品是如何進入學校的呢?這往往和招標環節脫不了關系。
“塑膠跑道現在的價格比十幾年前還低,怎么會合理?”談到這些,趙文海十分感慨。
目前的學校塑膠場地建設招標環節,往往標準就是“低價”。較少的投入加上招標唯低價是取,嚴重影響校園操場的工程質量。
記者采訪的多個相關人士在談到聚氨酯跑道問題時,都提到目前市場價格過低的問題。
據介紹,性能好又安全環保的塑膠跑道價格應該在280元/平方米以上,但實際上的招標價格少于150元的比比皆是。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