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出優異答卷:市生態環境局榮膺山東省委、省政府“攻堅克難獎”先進集體,全市2019年度市直機關績效考核總分第1名;在山東省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考核中獲得補償資金1.247億元,位居全省第1名……
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個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和環渤?!?+12”城市疊加的市,做好生態環境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左三)檢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資料圖
去年全面完成減排約束性指標任務
2019年,我市全面完成減排約束性指標任務?;瘜W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較2015年削減率分別為10.5%、12.51%、32.7%、28.03%,完成省下達的年度減排目標任務9.53%、11.48%、31.6%、28.02%。
堅持目標不改,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時間不變,強力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濱州市歷經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等4個輪次的督察。市生態環境局作為主要牽頭部門,全力以赴,積極為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各項整改工作穩步推進。截至4月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34項,已完成28項;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17項,已完成7項;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32項,已完成28項;省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20項,已完成12項;其余問題正在按序時整改,為迎接2020年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奠定堅實基礎。
統籌謀劃“1+1+10”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方略,體系更完備,內容更充實,成效更明顯。2019年,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做出批示。2019年3月18日,召開全市打贏“1+1+10”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議。重新調整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和10個分指揮部,總指揮部辦公室抽調專人進行集中辦公,負責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調度、督導、考核、通報,形成了上下貫通的指揮體系,左右聯通的作戰體系,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力助推生態濱州、富強濱州建設。
市委副書記、市長宇向東(左二)帶隊開展利劍2019“零點行動”。資料圖
“氣質”“水質”均改善提升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氣質”提升,戰果豐碩。2019年,全市PM10同比改善3.2%,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PM2.5平均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完成省下達55微克/立方米的控制目標,改善幅度居全省第4位。優良天數206天,同比增加8天,是全省唯一增加的市。全市空氣質量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考核排名中,位列山東省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位列第2名。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水質持續改善,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2019年,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達標,達標率同比提升33.3%,提升幅度居全省第1位;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100%,列全省第1位;國家飲用水水源地督查反饋的11項問題全部整改完成,完成率100%,是全省提前完成整改任務的三個地市之一。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管控,完善危廢監管體系。對617個地塊進行土壤用地調查,評估確定88個地塊納入下階段采樣與分析范圍。對71個調查對象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全年新增9家危險廢物持證經營單位,處置能力增加57萬噸,全市年處置能力達115萬噸,滿足全市危險廢物處理需求。首次開展了市級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工作,對全市81家產廢單位、26家危廢經營單位開展了現場檢查。
建立高端智庫 加強科技支撐 全力推進治污攻堅
2019年12月30日,濱州市人民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簽署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高端智庫,助力治污攻堅。今后雙方將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環保技術推廣應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減四增”、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排污許可證核發及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工作、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專題培訓、園區和企業政策咨詢和技術支持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嚴格環境執法,市生態環境系統持續開展夜查行動。資料圖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